流泪撒种的,必欢然收割! (诗篇126:5)
以色列人犯罪离开了神,神管教他们,兴起巴比伦为器皿,将他们掳去巴比伦为奴七十年,及至管教时候满足,神恩待他们重回自己故乡祖国。诗篇126篇描写他们归回祖国的心情,回想过去神的管教洗涤了他们的罪污,能平安回家,岂不是喜出望外的事,如今人人无不欢呼感恩,像恶梦已过(126:1),是清醒过新生活之时。他们发出心愿「流泪撒种的,必欢然收割」(126:5),撒种的水是泪水浇灌的,能收割是主恩的实在,「撒种与收割」道出事奉的辛酸和事奉的喜乐,更道出事奉的原则。
(1)「撒种与收割」是先苦后甜的经历—「撒种」是一个劳苦的过程,非只劳力上的辛苦,亦有心思上的付出,因为撒种前需要耕耘开垦,需要选择地土,又要关注幼苗的萌芽与成长,逐日的照顾,周而复始,不能怠工,才能达到收割的时日。「收割」是一个轻快的过程,劳力固然要付出,心情则不一样,撒种有期待,收割时感恩,从撒种至收割犹如「生产之苦」,从收割至享受欢呼之乐,是先苦后甜的经历。
(2)「撒种与收割」是不会徒然的经历—凡是为神付出的,无论是时间、金钱、才干绝不会白费。中国教会生根成长全是外国人在中国艰苦的撒种与收割,他们用殉道士的精神,将福音种子撒在中国,用殉道士的血浇灌中国教会,没有他们的汗血,哪有今日的中国教会?林前15:58说:「你们务要坚固,不可摇动,常常竭力多做主工;因为知道,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。」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。
(3)「撒种与收割」是分工合作的经历—林前3:6-7说明,人的工作可分撒种与收割,恩赐不同而且有限,没有分工,哪有收成?不管恩赐多少、大小,至终只有神才能使种子生长,故此神的工作人人有份,不论撒种或收割、前线或后方、遥远或邻近,彼此皆同工,整个过程若缺少神的同工,就枉费心机。
无论你是撒种的,或收割的,盼望不要纸上谈兵或作壁上观,因为「撒种」与「收割」是彼此共存的生命联系,愿我们有一分热、发一分光,切勿不冷不热,令主吐出而后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