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國子民以善勝惡

华训顾问 马有藻牧师

 
你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。 (羅12:21)

以惡還惡是人之常情,以善還惡是超人常情。恩將仇報是常見的事,「仇將恩報」卻是天國子民的生活特色。

有故事說,一愛馬人有匹良駒,同伴中有亦甚喜愛那頭馬的,願用十匹駱駝交換,但馬主執意不肯。那人一心要得那馬,欲以詐騙得之。他打聽馬主某天將經過某段路,便喬裝窮途末路的乞丐躺在路旁,馬主經過這病奄奄的人,下馬察看,願帶他去就診,於是扶他上自己的坐騎,哪知假乞丐一上馬即絕塵而去。馬主大聲叫:「你偷了我的馬,但勿讓人知你如何得來。」假乞丐莫名其妙問:「為什麼?」答:「免得日後有真病人躺在路旁,其他善心人也怕下馬來照顧他們了。」

利用人的善心來行騙對方,這禍鏈將繼續下去,因為善人怕害而不行善,很多無辜人便得不到援手。那馬主不考慮自己的損失,先擔心別人遭殃,如此以善勝惡才能阻止惡的蔓延。

一、君子報仇,十年不晚
世人,特別是中國人的文化一般是「復仇文化」。大多傳統小說題材皆圍繞在「仇殺,復仇」這主題上,也如俗語云:「有仇不報非君子」,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」,「對待仇人要像秋風掃落葉」,「我報不了仇,我兒子為我報,我買兇殺你全家」。故此數千年來的世界史,中國史都是「仇殺,復仇」的血腥循環史,正是「冤冤相報,殺戮循環,世世代代,仇上加仇,何時方了」的歷史。

翻開報章,每日大鬥小鬥,個人鬥、社會鬥、國家內鬥、國際互鬥,似乎人類的打鬥仇殺沒完沒了,人與人之間永無寧日,人類有希望嗎?

二、仇將恩報的善心
「恩將仇報」是世人的惡行,如俗云「好心給雷劈」,致世人善行越少。
記恨是人的本性,那管對方是至親或不親。聖經記載羅得由叔父亞伯拉罕撫養長大,後來卻與叔父爭地盤,亞伯拉罕沒有仇視侄兒,反讓他先選上好土地發展。後來世界大戰,羅得被擄,亞伯拉罕不顧年邁,立即率領家兵追趕相救。羅得定居邪惡所多瑪,天使要消滅此城,亞伯拉罕多次向神求情,這種寬容大愛的精神,世上罕有。正是仇將恩報的善心。

信主的人在世上常遇上「恩將仇報」的事件,但神喜悅我們倒過來「仇將恩報」,愛那不可愛的人,饒恕七十個七次,因為仇恨使人迷失方向,失去理智,方向是饒恕,理智是跟隨主的愛而行。

三、「愛人如己」與「化敵為友」
世人包括信徒總有仇敵。在信仰方面說你沒有仇人,那不一定是恭維,細看保羅仇敵眾多,主耶穌也沒例外。祂倒是教訓我們「要愛你們的仇敵」(太5:44),因仇敵也包括在「愛人如己」中的「人」;若不,「神愛世人」、「愛人如己」等便作廢了。

主教導我們為仇禱告,這是智慧之言,因仇敵是我們的老師。原來為仇敵禱告後,他也許悔改成天國子民,那就化敵為友了。這樣你的禱告生活更有力,對人的忍耐和愛心也增強,寬容心隨後而來。主在十架上七言的首句,豈不是「化敵為友」、「化敵為神兒女」的禱告嗎?

我們也應有此心,「不怕心比心,至怕沒有心」,將「有仇不報非君子」改為「有仇不報是君子」。

四、恨心變善心
「人善被人欺」是現代人常有的體驗,「善門難開」更是許多人「好心沒好報」的感覺。聖經教訓我們多結善的果子,不是因我們太天真,不諳世情,不識人間險惡,而是因我們曾領受過神對我們多麼好。約瑟能饒恕兄長對他的惡毒,因為他對神的信心在劣勢險境中絲毫沒改變。反說「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」(創50:20)。人能饒恕人,因為他曾蒙神的饒恕,也經歷神把惡人的惡行,轉化為對義人的祝福,祂能把邪惡的力量,轉化為美善的結果。世人以惡勝惡,以更大的惡勝大惡,所以世界愈來愈惡,但神爭戰的兵器是善,神以善勝惡。這是那惡者始料不及的,神真能化腐朽為神奇。

人靠自己完全沒有行善的力量,惟靠「神賜下良善的靈」教訓我們(尼9:20),這樣「恨心」就能變「善心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