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百夫長

华训顾问 马有藻牧师

 
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麼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,我也沒有遇見過。(太8:10)

百夫長是個軍階,管理一百人的領袖。他們不是羅馬帝國獨有的軍人,早在摩西時代已有百夫長制度。摩西帶領二百多萬人出埃及後,在路上缺水缺糧,百姓苦不堪言,怨聲載天,那過紅海、十災、火柱、雲柱的神蹟早已忘得一乾二淨,摩西對著沒有感恩反終日諸多埋怨的人,難免沮喪萬分,對神說:「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,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。」(出17:4)對著百姓的刁難,摩西不知所措,幸而岳父葉忒羅突然到訪(出18:19-25),建議解困之法,組織百夫長、五十夫長的管理層次,於是百夫長等的團隊管理成為日後管理階層的模式。

以色列建國後,此種管理制度廣行其道,國王在上擁無上權威(撒上8:11)。猶太地被羅馬帝國吞併後,帝國中的龐大軍隊分派各地駐守,軍隊中有管理階層,文官有巡撫總督。一個軍營(legion)有六千兵,分十隊,共六十個百夫長,又由六個千夫長管轄。能成為百夫長須經過嚴格甄選,故百夫長算是上流精英。

新約提到三個百夫長,對他們的評價十分正面。他們沒有摩西的傳統教導,沒有十誡指示如何敬畏神,然而他們的宗教行為比那些自恃明白神律例的人更敬虔,是極大的諷刺。

一、耶穌稱讚的百夫長
外邦人對以色列的神存敬畏的心大有人在,如喇合(書2:11)、路得(得 1:16)、以利亞復活其子的寡婦(王上17:18)。耶穌時代有百夫長,待僕人如家人(路7:2),對猶太人樂善好施,建會堂(可能僕人去之處),在猶太人中得好名聲(路7:5)。一次僕人患絕症,必已延醫治不好,情況惡劣,早聽聞耶穌在各地廣行神蹟奇事,信心已萌,當天耶穌來到他管理的駐防城迦百農,機會難逢,但又不敢勞駕主前來他家診治其僕,因猶太人進入外邦人家即蒙不潔淨,遂親往見耶穌求情,卻請主用遙控之法行神蹟,如他用權柄命士兵辦事,耶穌明白他以權柄代替信心之喻(路7:7-8;太8:8-9),即稱讚他「這麼大的信心,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。」(路7:9;太8:10)。

主少稱讚人,但該讚即讚,絕不放過。原來「信心」他蒙神稱讚,不論多微多小的信心,只要是真誠,在主眼中也能成大事。

二、十架下的百夫長
耶穌在十架上痛苦了六小時,再前夜通宵受審,再之前深夜客西馬尼園禱告,再前為門徒洗腳設立「聖餐」,再前整日勞碌,身體負荷已過極限,再有身受鞭打,戴荊冕,負十架,行苦路,徹夜未眠,未息絲毫。今燈油耗盡,若由習慣早上六時起床計,廿七小時已過,再六小時在十架上,全程三十三小時,最後斷氣,完成救贖偉工。

十架下官人嗤笑,祭司長、文士、兵士戲弄,看熱鬧人譏誚,同釘十架強盜也加入嘲弄,主在十架上仍開十架佈道會,最後三小時遍地黑暗,是神蹟,主死時地震動,磐石崩裂,聖殿幔子裂為兩半(路23:44-45)(有些事件後來才知),人人驚惶。十架佈道會有數人信主:背十架的古利奈人西門、十架上強盜、觀看而「捶胸」(是悔改態度)的人(路23:48),還有看守整個釘刑的羅馬軍官百夫長,他「看見所成的事,就歸榮耀與神說,這真是個義人。」(路23:47),此言一出,顯示他是個常敬畏神的外邦人。

三、蒙彼得領信主的百夫長
五旬節日,不少進猶太教的外邦人都信了主(徒2:10,65),他們之中有當官的,派駐不同防城,其中該撒利亞由百夫長哥尼流轄管治安,聖經提名的百夫長只他一個,可見他的歷史為人津津樂道,影響當代(徒10:22)及歷代。

哥尼流是「虔誠人,他和全家都敬畏神,多多賙濟百姓,常常禱告。」(徒10:2),難得他的兵也是「敬虔兵」(徒10:7)。他手下有一百兵,相信很多也受他感染敬畏神,比那些只是虛有其表的法利賽人有過之無不及的優勝。

哥尼流一天禱告時見異象,蒙指示到36里外的約帕地請彼得前來,必得特別啟示。幾乎同時,彼得也獲「聖俗不可分」的異象,後來兩異象兩派人(猶太與外邦)終於見面,哥尼流全家與親屬全部被領信主,接受聖靈洗禮,成為基督身體一部分,一位外邦百夫長因他的虔誠蒙神記念,在天國裡成一家人。

是的,「神是不偏待人,原來各國中,那敬畏主行義的人,都為主所悅納。」(徒10:34-35),盼求各國中也有眾多的中國人得救。